close

Day 15  2019/03/30(星期

塔斯曼冰川探險家(Tasman GlacierExplorers 塔斯曼冰川篇

 

雖然我們這個活動叫「冰川探險家乘船遊覽(Glacier Explorer Boat Trip)」但是我們去探索的不是冰川,因為我們沒有上到冰川那裏;而只有在冰河湖(Terminal Lake;冰川終端湖)裡看冰河的前緣(冰川終端面Glacier Terminal)和從它那裏崩落的冰山(Icebergs)。不過導遊有為我們介紹塔斯曼冰川的一些起源及形成的知識吧!我也不太記得了,現在回家後好好做一點功課,來探究一下。

15-4-3.jpg

在導遊為我們介紹過冰山的知識後,我們漸漸靠近塔斯曼冰河(Tasman Glacier)的前緣(Terminal),說是靠近其實還是有一大段距離;因為冰河湖中分裂的冰山都是從那邊分解漂浮過來的,出於安全的考量,需要與塔斯曼冰河保持安全距離,以免被無法預測何時會崩落的冰山給波及到,所以只能在這邊遙望欣賞。能親眼看到正在崩落的冰山是運氣,可遇而不可求;這次雖然沒有親眼目睹冰山崩落的瞬間,但我們也很幸運地看到了許多新分裂鐵青色年輕的冰山和白色透明年老的大小冰山。

 

15-4-4.jpg

現在讓我來介紹一下塔斯曼冰川是如何形成的。塔斯曼冰川起始於2300公尺的高度,即其積雪區(Névé)。積雪區每年的降雪量為2030公尺。由於積雪本身的重量而形成7公尺左右的冰川冰。冰川向山下滑動17公里後與庫克山相遇後,向左急轉彎再滑7公里進入塔斯曼冰川湖,就是我們坐船遊覽的冰河終端湖。

15-4-1.jpg

15-4-2.jpg

塔斯曼冰川的前17公里部分是原始的純白色,隱藏在楚德雷山(Mount Chudley),所在的高度足以使它維持冰凍狀態。從湖上可見的冰川後7公里的部分被岩屑層(岩石、碎石和泥土)覆蓋。這部份區域位於冰融線(意即從這個高度起溫度開始轉暖導致冰川融化)以下。其上層部分的冰已經融化掉,暴露出曾經被冰凍在裡面的冰磧石。雖然冰磧石看上去不美觀,但實際上它使下層部分的冰絕緣,保護它免受強烈陽光照射而能夠減緩冰川融化的速度。無疑是協助保存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 - 水!

15-4-5.jpg

15-4-6.jpg

積雪區的降雪需要大約300-600年的時間沿著冰川往下移動,最終才進入冰川湖。因此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冰川湖面上的冰山,來自於300年前的積雪。所以,當我們拿取一塊冰山上的冰塊來吃時,它是來自300年前的積雪所壓縮成的冰,這裡面的水分子被冰封了300年以上甚至600年。

15-4-7.jpg

15-4-8.jpg

至於我們坐船在上面遊覽的塔斯曼冰川終端湖(Tasman Glacier Terminal Lake)是怎麼形成的呢?隨著塔斯曼冰川不斷地自然退縮,塔斯曼湖於1973年開始形成。湖面最初只是一潭水漥,從1980年代開始湖水的面積開始明顯的擴大。到了2012年,湖面最長處達5公里、最寬處達2公里、最深處達240公尺。

15-4-10.jpg

隨著全球氣候暖化,冰河融化的速度一年比一年還要快速,而冰河前緣也不斷地在後退,導遊告訴我們再過幾年冰堰湖的寬度水深會越來越大,冰河也會越來越脆弱,以後可能無法看到目前壯觀的冰川場景了。據預測,塔斯曼冰川將最終消失,而冰川終端湖將在1019年後達到最大。

15-4-9.jpg

15-4-11.jpg

 

上一則文章:

【紐遊記 20 天】塔斯曼冰川探險家(Tasman GlacierExplorers)—知性之旅篇

下四則文章:

【紐遊記 20 天】發電站水壩和運河( Power Station Dam & Canal)—鮭魚養殖基地

【紐遊記 20 天】善牧教堂(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白天-傍晚篇

【紐遊記 20 天】善牧教堂(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夜晚篇

【紐遊記 20 天】善牧教堂(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清晨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達 的頭像
    達達

    Taione 的部落格

    達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